72年,王树声之子瘫痪,王鲁光:都是我自己哭,我父母见面都是笑

奔驰娱乐平台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奔驰娱乐平台 > 新闻动态 > 72年,王树声之子瘫痪,王鲁光:都是我自己哭,我父母见面都是笑
72年,王树声之子瘫痪,王鲁光:都是我自己哭,我父母见面都是笑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1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71

前言:

1946年,王鲁光出生了,他是后来开国大将王树声的第一个孩子。但在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并不在身边,母亲为他取名为“晓阳”寓意着“早晨的太阳”。

直到王鲁光8个月大的时候他才见到了他的父亲,从此改名为“鲁光”,因为他是在山东出生的,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当时山东快解放了,鲁光也预示着光明在前。

一场意外终止了王鲁光的梦想

王树声很早就参加了革命,还参与创建了几支军队,战争造就了他,所以性格是当机立断,性情也比较暴躁。王鲁光出生的时候王树声已经40岁了,因此他对儿子的期望非常高,要求非常严格,甚至有些不近人情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因为王树声和妻子都有自己的工作,组织上便派来一位家庭服务员,负责打扫做饭。但阿姨的家务只限于对王树声夫妇,孩子们是享受不了一点儿待遇的。

展开剩余87%

一次王鲁光让阿姨帮自己洗了衣服,王树声回来得知后非常生气,用手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,差点儿把桌子也掀翻了。他训斥儿子说:

“我们革命就是为了平等,她们是组织上安排来照顾我们的,你们还不能享受这个待遇。”

王树声虽然很严厉,但一点儿都不影响王鲁光对父亲的崇敬之情。

王鲁光回忆,父亲有时会趁着闲暇时光和他们讲一些战争的事情,并总是提醒他们,他是战争中的幸存者。王树声讲战争非常残酷,他就亲眼看到一颗子弹穿过了跟随了他多年的警卫员的头,又打到了他的身上。

父亲的果敢勇毅时常激励着王鲁光,当他看到父亲一身军装的时候会立刻被那种气质所吸引。他崇拜父亲,更崇拜父亲百发百中的枪法。

有一次王鲁光和父亲到北戴河居住,父亲把一个烟盒放在坟堆上向后退了很远,然后开了一枪,一枪就把烟盒打中了。当时王鲁光很惊讶,因为父亲的战友一开始就很自信地说:“你爸爸是肯定能打掉烟盒的。”

王树声对武器装备非常热衷,战争年代,部队因为没有兵工厂只能缴获敌人的装备,解放以后有了条件,他就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搞自己的装备研发。

父亲的愿望自然由长子承接,王鲁光后来报专业的目标就是机械系。

为了考上理想学校,王鲁光刻苦学习,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机械系学光学仪器。当时就业方向五花八门,搞金融、搞外贸、搞农业,但王鲁光一心想搞装备,飞机大炮。这完全是受到了父亲王树声的极大影响。

王鲁光说:

“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要搞自己的飞机,与美国、苏联平起平坐。”

可这个梦想却被一次意外打破了,只有29岁的王鲁光再也没能站起来。

王鲁光至今都记得出事故的那天,因为当天正是毛主席的生日。

当天,王鲁光接到单位通知要大扫除,因为这是年底最后一次大扫除,所以王鲁光去得比平常时候都早。天气很冷,王鲁光出门的时候还特意戴上了一副手套。

直到晚年,王鲁光都能清楚地记得那天那场不寻常的雾。大雾浓重,要看远处有些费劲,这也是王鲁光出事的主要原因。

出大门的时候,王鲁光摘下一只手套拿出门证给警卫看,然后就跨上自行车。但就在这时,手套却掉了,他只好把自行车支在一旁,弯腰去捡。然而就是这一瞬间,一辆无轨电车向他驶来,因为有雾,路上还有冰,当司机发现他的时候已经晚了。

电车的惯性将他挤在马路边上,胸骨骨折,脊椎骨折,巨大的疼痛使他立刻昏迷过去。他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在抬他的身体,还听到有人说:“快拽出来,快拽出来。”

后来王鲁光才知道,其实当时要是不动他的话也不至于很严重,人们的好心办了坏事。

躺在医院的王鲁光得知了一个坏消息,他瘫痪了。他当时心里想:“这辈子完了,全完了!”

“父母见面都是笑”

往事不堪回首,王鲁光得知自己瘫痪时痛不欲生。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,甚至想到了结束生命。

当时王鲁光只有29岁,并且再过4天就要结婚了,他想要自己以后终生都要躺在轮椅上,便主动提出接触婚约。

晚年的王鲁光回忆起当时家里的气氛,就发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。面对这巨大的噩耗,只有他在哭,他的父母见面时都是笑。

当然,他知道父母内心一定也非常难过,在他看不见的地方也在哭,可越是残酷的现实,他们就越要镇定。这是一个从战争年代拼搏出来的革命家基本的素质。

王树声没有对儿子说你要坚强之类的话,每次到病房探视都是说一些别的事情。因为这样才能缓和气氛,分散注意力。王鲁光也很孝顺,在父母面前他尽量表现得很坚强,可一到只有自己的时候还会忍不住痛哭。

1973年,王鲁光又接到了一个噩耗,他的父亲被查出食道癌已经到了晚期,不久便去世了。

在父亲弥留之际,王鲁光见了父亲最后一面。此时王树声因为化疗掉光了头发,而且身体虚弱,躺在那里一直喘,见到遭受灾难的儿子,王树声说出了最后一句遗言。他告诉孩子们:

“党教育你们那么多年,你们要做事,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,你们总要做点儿事。”

这不仅仅是对所有孩子说的,更是对王鲁光说的,他希望儿子能够战胜困难,重建信心。

或许是父亲的遗言激励了王鲁光,之后的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目标。

当时和王鲁光一起住院的还有邓朴方,在多少个日夜他们互相陪伴,互相开解,成为了最好的朋友。

1983年,邓朴方出院去了加拿大,回国后便打电话给王鲁光说:

“有件事咱们商量一下。外国的残疾人事业从二战以后就开始了,可我们国家还没有起步,这很重要。”

已经被残疾折磨了多年的王鲁光听到邓朴方说的残疾人事业,身体内的热情一下被调动了出来,他还提议可以搞个康复中心,搞个残疾人基金会。

说干就干,王鲁光去找了卫生部和民政部的领导,又找了36个人加上民政局派来的4个人成立了基金会。

当时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很落后,残疾人一直是民政局的城市福利司在管,但也只管城市的残疾人,农村的残疾人还得不到帮助。当时还有许多人对他们的事业不看好,说这是最难办的事情,但王鲁光和伙伴们依旧不放弃。

王鲁光走过了事业最艰难的时候,令他欣慰的是,在他们的努力下,政府和人民都开始关心起了残疾人事业,不少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中。

他是大将之子,成绩优秀、品格良好,如果没有发生意外他也将会成为继父亲之后另一个伟大的人。可命运就是如此戏剧,失去健康后,他也曾低落、痛苦,但他还是坚强地生活了下去。为了不拖累别人,他宁愿退婚,直到多年后,他才与另一位女士结为伉俪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Powered by 奔驰娱乐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    Powered by365建站